恶魔前夫2015年12月30日上午,轰动整个自媒圈的消息是微信号“一条”宣布粉丝数量过千万。“一条”这个号,在去年刚上线时,仅仅用了半个月就有了百万粉丝,即使在这么高的起点上,“一条”在2015年依旧实现了十倍增长。
对于汽车自媒体圈来说,同样是在12月30日也有一条“圈内新闻”,AutoKOL鏊投新媒体集团宣布上海新的办公室投入运营,随后北京新办公区也会投入使用,这样算来AutoKOL仅办公面积就超过2000平方米、运营人员超过80人。这也意味着汽车自媒体运营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单一大号”的玩法,开始出现了巨无霸式的公司化运营。看来,互联网的“马太效应”,或者说“赢家通吃”的惯例在自媒体发展的过程中继续上演。
有“赢家通吃”,就有“底层挣扎”。就以汽车自媒体圈为例,有更多的汽车自媒体且不说盈利前景,就算是粉丝量和阅读量大多早已进入了瓶颈期,受众资源也早已被AutoKOL这样的早期媒体切走了一大块。那么在自媒体巨无霸们的不断挤迫下,自媒体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少,会不会因为大玩家的垄断而造成自媒体形态的昙花一现?又或者由于资源过分聚集于巨型媒体,而让小媒体们仅仅成为分发渠道,成为最底层的“媒体民工”?
为此,作为小型汽车自媒体的驾仕派和巨无霸式的AutoKOL展开了一次对话,我们很想听听站在行业前端的自媒体大佬是如何看待这两年自媒体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2016年的自媒体会变成什么样?
可能AutoKOL鏊投新媒体集团听上去可能陌生,但是高胜宁和任昕昱两个创始人之前分别运营的排气管和童济仁汽车评论则是汽车自媒体中的“著名大号”。实际上,AutoKOL发起是在2014年年末,那时候汽车自媒体还处于爆发的前夜,为了找到更多的广告资源,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汽车自媒体联盟。
“2014年出现了很多自媒体联盟,但过于松散的组织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广告主投放的展开,” AutoKOL现任COO任昕昱表示。他说,当时他和高胜宁在短暂尝试了自媒体联盟后,很快就意识到以广告利益为维系手段的联盟不过是一种脆弱的关联,他们决定换一种思路来寻找自媒体的商业发展模式。
整合资源,整合运营,账号独立,是高任二人率先想出来的对策,这其实就是一种大号之间的合纵连横。最关键的是,这种整合不是基于单一的广告合作,而是双方注入各自的资源,形成一个新的实体,类似于控股母公司,AutoKOL也成了各自的母品牌。这种高强度的整合带来的是覆盖人群的大幅提升,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垄断覆盖”,这就形成了非常明晰的发展模式——一家AutoKOL就可以满足到车企的投放覆盖需求,也就更高效率和更高的KPI。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设想,假如之前排气管和童济仁商业评论各覆盖了30%的汽车圈受众,那么在整合之后这一比例可以提高到40%、50%,甚至更多,几乎占据了一半汽车业内人士的关注,然后再通过整合更多的汽车账号就可以覆盖到80%、甚至90%以上的圈内人士,这就成了绝对的影响力。当然,AutoKOL这一年的发展早已跳出了“汽车圈内人士”这个范畴,任昕昱透露,现在他们独立运作的强势汽车自媒体就有30家,覆盖的汽车消费者高达几百万。除了布局汽车自媒体账号,AutoKOL也开始把触角向着时尚、生活方向发展,包括和2000多家渠道类微信大号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真正的庞大自媒体集群。
自媒体巨无霸所呈现的优势,我们从AutoKOL在全新奥迪Q7上市当天拿下百家新媒体传播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到。实际上,拥有丰富的渠道分发资源,一直是媒体集群所强调的优势。而AutoKOL则是利用自媒体的分散属性“聚沙成塔”,依靠庞大的传播渠道成为其传播竞争优势,最终拿到了奥迪的投放合作。从更深层面来看,AutoKOL这样掌握了渠道话语权的巨无霸也开始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他们作为汽车自媒体行业的领导者,有能力和车企沟通自媒体时代的KPI考核标准,这是他们的另一种优势。
随着自媒体的巨无霸模式的崛起,其对于小型自媒体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广告空间的压榨,更多是受众空间的急剧缩小。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每个人对信息的获取是有限度的,可能每个人关注的号最多只有20个左右,一旦巨无霸账号不断侵占阅读空间,那么阅读者很可能就不会再去发掘那些小型账号了。
另一方面,小型自媒体面临的问题还在于过于激烈的竞争。曾经媒体人只能聚集于数量有限的媒体中,现在却如细胞分裂一般,每一个媒体都分裂出数量众多的自媒体人,从而形成了自媒体品牌的爆发式增长。但问题在于,这个社会的阅读需求量只有那么多,于是现在就成了信息过饱和的状态。
“不可否认,微信公号发展已经到了瓶颈,用户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作为公司,我们会拿出上百万甚至更多资源来推广一个公号,但对于个人而言,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有限,这也是公司化运营和个人运营的一个重要区别。所以将来自媒体这个行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任昕昱强调。
在AutoKOL的眼中,2015年的自媒体已经和2014年有了很大不同,而明年则将继续变化,在这种以“年”、甚至以“半年”为周期的自媒体运营模式中,巨无霸体系可以确保自己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避免被“甩出去”。
任昕昱的看法是,2015年公号开始出现分化,首先是之前做流量、依靠千万粉丝点击广点通广告盈利的草根号已经出现了收入锐减;其次是资本的进入,让很多公众号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内容差距开始产生。“2014年是群雄逐鹿,那2015年是整合之年,而2016年会是大浪淘沙之年。单纯靠流量生存的草根号会越来越难做,跟风做的也会死去一大批。但有两类公号会活得比较好,一类是整合了很多粉丝资源,掌握了吸粉窍门的;另一类是小而美的,‘顾爷’、‘混子曰’等等。”
显然,任昕昱也并不认为只有巨无霸才是出路,小型自媒体账号在运营成本上同样是具有优势的,但必须是“小而美”。他的看法是,拥有独立IP的内容创造者可以依靠精品优质内容抓住用户群,其实这本身也是微信希望达到的局面,优质公众号为自己的粉丝,也就是微信的用户提供了优质、独家的内容,其实形成一种良性的共生关系,这也才有了对原创的扶持,对抄袭的打击。
驾仕派也认同这一观点,虽然我们现在能够感受到自媒体发展过程中的凛冽寒风,但是整体方向是明确而清晰的。内容的分发渠道已经开始从媒体本身转移到自媒体人自己,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的争论已经成为了并行的依附,这本身就是对自媒体趋势的确立。对此,AutoKOL的态度是,巨无霸和小而美也不是单纯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也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巨无霸的自媒体公司说到底也是由众多小型自媒体组成,他们也同样愿意和小而美的自媒体一起合作。
最后驾仕派还和AutoKOL谈论了自媒体的未来。首先是面临的商业化困境,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接单广告合作,可广告主的需求依旧是停留在软得不能再软的广告层面,这对于自媒体创业者来说,如何平衡内容和商业合作就成为了难题。
AutoKOL作为已经实现了公司化运营的自媒体集群,他们对于生存和盈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因此他们的处理手段也很有代表意义。“目前广告作为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我们也会做,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把广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降到最低,”任昕昱的看法是,为了降低广告对用户的影响,对广告主就会有挑选,他们更愿意和行业里那些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广告主合作,一起探索对用户更友好、也更有影响力的营销方式。“怎么算是广告?生活类媒体发的吃喝玩乐是广告吗?推荐一款好车是广告吗?其实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就有意义的,而不能单一的用广告来衡量。”
不过即便如此,任昕昱依然强调AutoKOL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内容制造团队,最核心的想法还是把最有价值的内容传递给用户:只有提供的内容越有价值,用户的忠诚度和活跃度就会越高,相应的,广告主也会觉得在你这投放更有价值。所以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AutoKOL在选在新的汽车账号发展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生僻的类型,尤其是汽车设计类、汽车企业内参这样的内容主要面向业内人士,而不是很容易找到用户的低质账号。
当然,随着自媒体的全面化,自媒体内容的多样化趋势也开始呈现,从最早的单一图文类型,到现在流行的顾爷、混子曰擅长的漫画、动漫形式,以及越来越多类似于“一条”这样的精致短视频,这些高质量、高门槛的内容成为了自媒体们新的发展方向。
驾仕派观察到,AutoKOL也试图尝试新的方式,比如刚刚建立的新账号“郝妹儿”就是用动漫形式打造一个拟人态的IP,这是一种他们脱离汽车信息所建立的新形象。而任昕昱从更长远来看,布局视频类自媒体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流量费用的大幅降低、快速阅读的需求等等都是视频自媒体普及的关键,同时制作成本所建立的门槛又将阻挡一部分进入者,这对于巨无霸自媒体们都乐于见到的。但同时,视频媒体的崛起不会影响到原有的阅读需求,在他看来,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之间有着不同的需求,而这同样给予了图文自媒体空间。任昕昱做了一个不错的比喻,比如一段三分钟的煎蛋短篇,在视觉呈现上会比图文信息更打动人、更精致,可是假如一个人要看煎蛋的步骤,他可能还是会选择图文而非视频,这就是不同需求造成的。
总体而言,自媒体未来的前景依旧乐观,尤其是车企对于媒体的运营正在经历“粗放——精准——泛圈层”的后半段,这就意味着车企对于传播的需求在扩大,不可能还是很简单粗暴的电视广告覆盖或者垂直类媒体的精准抓取,更多是变成了对圈层人群的潜移默化式传播。毫无疑问,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简单的广告和软文报道将不具有传播性,甚至三五年后的年轻人已经是车轮上的一代,媒体对这群人已经不存在“忽悠”的空间,那么传统模式一定要变,而这种变化就是自媒体发展的机会。
|